【描写植物的随笔】描写老街的随笔散文:菇乡老街


散文 2021-07-28 22:10:00 散文
[摘要]:作者生长的三里岗镇的老街,是历史的一个缩影。下面让我们一起来阅读《菇乡老街》这篇文章吧!老街,是三里岗镇最古老原始的街道。传说最初是在坡边搭建的几间茅草屋,逐渐聚集一起居住的人们,用食物或柴草在这里

【www.gpsvo.com--散文】

  :作者生长的三里岗镇的老街,是历史的一个缩影。下面让我们一起来阅读《菇乡老街》这篇文章吧!

  老街,是三里岗镇最古老原始的街道。传说最初是在坡边搭建的几间茅草屋,逐渐聚集一起居住的人们,用食物或柴草在这里互相兑换需要的东西和食品,或换钱买卖东西行成交易,慢慢成为了一条简易的小街。古往今来,又演变为土墙房屋。老街南北两头且各建有一个大戏楼台,有钱的几家大户在这街上还建了几个祠堂。解放后,又有了更多变化,在不断发展建设中形成一条初具规模的街道。

  过去,没有现代社会发达的生产力,所有房屋均为土砌瓦盖,后来才有一些单位部门建有少量青砖瓦房,且依山势而建。每家每户大多一间屋的门面,直接朝后伸延。上沿街朝山上一间间房屋踏坡而上,对面下沿街则顺着坡一间间屋往下建着。中间留有丈余宽的一条弯曲相间的街道,横穿南北贯通。从街这头漫步到街那头,也不过四五分钟的时辰。这条街的大部分居民都为当地的村民,当时文化生活极度贫乏,都沿袭着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的传统习惯。人们习惯地将老街从哑巴家对门的巷子一分为二,称为上街(北)和下街(南)。街道上的孩子们除了上学外,白天就喜欢结伴去大山里检柴,晚上上街和下街的两帮派,在孩子头的带领下打打闹闹以此取乐,往往上街孩子众多而占上风,犹如打了胜仗的战士一样,高兴的手舞足蹈。

  就是这么古老的一条老街,在山乡小镇,从解放初期到八十年代,却是应了那句老话:“麻雀虽小,五脏俱全。”过去是集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娱乐之中心的一条老街。除大部分为纯朴的老街住户外,好多机关单位也分布在整条街上和周围。南街头与区公所(现为镇政府)相邻,整条街大部分为供销社的各门市部,如新华书店,日杂百货,布匹,医药批发,生产,豆腐店,收购等等。

  除此之外,还有财政税务所,食品所,社办企业,农机站等等,最北头是农业银行和党校,还有幼儿园和中心小学。

  老街下南后街有邮电所,市场管理所。旁边紧挨着一口堰,一条大路横穿到粮管所。那口堰对岸河边,长有一棵不知多少年的空心半边大槐树,树下用柏树圈有几小间猪圈,就是买卖猪仔的猪儿行。那时街上分冷热节,热节时乡下村民们,都会从三山五岳地来赶节,挑着箩筐或背上驮篮等器具买卖猪仔。在猪儿行交易,可由中间人或各自做价成交,交易老板监称收取手续费。猪儿行几经易地后,最后搬迁到水管站侧面巷子出口处,如今那里也建设成了街道,就再也见不到猪行了。

  老街中段建有十几间屋面积大的大礼堂,仍然是依山坡而上几十个台阶,进入大门,分设有后门和侧门。礼堂内设有主席台(舞台),会场布置肃穆规范,从前到后是排列整齐有序的座位。这个大礼堂是多功能的,过去主要承载镇政府的各种会议及重大集会,平时用于放映电影和节日庆典时的文艺演出。近年改造拆除建成新的居民楼,大礼堂由此结束了它的史命,它走过了几十年的历史变迁,也历经见证过世事的沧桑。

  记得从部队退伍,刚到单位工作那段时间,大部分晚上,我们那帮年青职工,下班晚饭后,常常结伴光临那里,买好票,再一人一包瓜子,坐在一起边磕瓜子,边聊天观看电影或戏剧,开心快乐,别有一番风味。

  沿街还有后来的社办企业,包括小餐馆,钟表收音机修理,理发店,压面,私人小买卖,农副产品和陶瓷器门市部,七、八十年代,在那个特殊环境里,生意着实兴隆了一阵子。

  值得一提的是老街南头的书店,餐馆,大礼堂对面的收购门市部。那些地方是儿时常光顾的地方,留下许多终身难忘的记忆。

  上学读书时,先是喜欢看小人书,也爱玩玩具手枪。因此,从小崇拜军人,一直想长大当一名人民解放军,紧握钢枪,保家卫国。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,而更喜欢看长篇小说和学习资科,新华书店就是我最爱去的地方。以至于平时勤工俭学弄的钱,大部分都花在了那里,这个习惯直到现在也难改变。不管是过去,还是现在都喜欢买书看书存书,家里储藏的各种书籍就是知识银行,使之与文字结缘一辈子,虽然物质欠富裕,但是精神却富有。

  那家社办餐馆,由几个落实政策回城镇的中年妇女组成,当时物质条件所限,只能有清一色的小吃馒头类的食品,能填饱肚子已经很不错了。虽然如此,但还是有很大的诱惑力。只要是上街路过那里,免不了和好多人一样,都会去买两个糯米绿豆馅的煎糍粑,过一把嘴瘾而解解馋。那个美味哟,到现在还回味无穷。现在生活好了,感觉什么都不好吃。

  大礼堂对门的收购门市部,那是儿时光顾最多的地方,可以毫不夸张地形容成银行也不为过。在那个年代,真正是我买书、买玩具、好吃解馋等……所有儿时活动经费的源泉。最常捞钱的是利用节假期或在家放牛的时间,经常和湾子的一同年女孩坤(其是叔伯兄弟的姨姑)结伴在山上割黄荆条,检橡子橡碗,挑到几里路远的老街收购门市部卖钱。黄荆条一般要一线直的粗细适中,长短约1一2米,去枝叶从头中尾分别捆好,挑去检查合格过称,2一3分钱一斤。橡子橡碗检回后需分开晒干,橡子5分,橡碗8分钱一斤过称。平时会根据季节摘些金银花,八月渣,刺果子,挖点土伏岑,麦冬,天冬之类的中药材晒干卖钱。老爸是上过学当着村官的开明人士,总是用积极的态度鼓励我们勤工俭学,从不用上交利润,而让留作自由支配。

  老街中间,还住居着一家特别的人家,老夫妻俩育有一个聋哑儿子,老头是街上有名的屠夫,早前做着卖猪肉生意,家境在当地算是殷实富裕。只可惜早逝归天,留下孤儿寡母相依为命。我印象中的老妈妈,是一个六七十岁的老人,手有点残疾,靠着她的智慧和勤俭,为聋哑儿子娶得一房儿媳,生得三个孙子传宗接香火。老人家平时在自家门口支一张桌子,摆摊卖些针线钓鱼钩之类的小商品。

  哑巴的妈妈一家,在六七十年代,是老街居民区最有钱的人家。很深很长的房子的门总开着,隔壁是社办的豆腐坊,白嫩的豆腐远近闻名,生意火爆。过往的大人们都爱在她家里坐会喝杯茶,满街的小孩们都爱在她家窜进跑出玩躲猫猫。那时街上旅社很少,哪家来客了或单位开会住宿,都会到她家租被子,人们都还没有做生意的意识,她已凭借着智商活跃的大脑超前赚钱养家了,而且一家人生活富足有余。那时爱玩的我喜欢钓鱼,和方圆几十里的人们一样,也光顾过老妈妈好多生意。对其印象最为深刻,记忆犹新。

  那些日子里,老妈妈指挥着聋哑儿子每天早起,挑上水桶去南街外头那口古老的大深水井里,拿起用木头做的水井支架上的绳索拴住水桶,用手绞着木轮慢慢放下到水井里,抓着绳索用力装满水后再绞起,直到装满两水桶,挑到需要水的人家,一般1角钱一担,收费后再去挑下一家。

  后来,老人家去世了,哑巴汉子再也没人能管得住他,懒且夹生的他,再也不愿意帮人挑水赚那个辛苦钱了。随之家境也逐渐衰落,几年后,他老婆也带着一个儿子随河南来唱戏的人私奔了。给哑巴留下的两个儿子,长大后一个儿子去外地打工,数年后而成家立业。另一个儿子听说学习很刻苦,家庭条件所限而失学,发展到后来精神有点失常。现在的爷儿俩靠着国家的各种好政策,享受着低保和残疾人应有的待遇,过着吃饱喝足穿暖的优闲生活。

  老街基层组织,在文革时期的破“四旧”立“四新”运动中,为了阻止几个瞎子残疾人算命搞封建迷信活动,有组织地安排他们到压面店工作,做些力所能及的体力活,比如揉面,绞压面机等,虽说是些体力活,但也能养活自己。因为逢年过节或赶人情,都少不了几斤面条。在那个饥荒的年代,食物就是最好的礼物。所以每逢那时,父母都会要我去排队压面条,早去晚归才能压几斤晒干的面条弄回家。后来改革开放的春风,吹到了山镇老街,重操旧业的残疾算命先生们,大把进钞票的同时,享受着国家优抚政策,过着有社会保障的安稳生活。

  如今的老街,看似还是那条街,但已是今非昔比,早已是旧貌变新颜。先是做香菇生意致富发财的老板们,拆旧换新建起了几层小洋楼,按照政府城建办规划扩宽了街道,而后又打通大礼堂至收购门市部的地段,建成一条新的大十字街直通粮管所与食品公司,乃至三里岗中学的街道,改名元宝街。过去窄小的老街,除少量一段十几家保存着原址原貌外,其余全部改造建成三四层以上的高楼大厦。一栋栋林立的商品房,招揽着新人新户入住。

 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社会的发展,原址的老街,只留下广电络和文化馆两个单位,其余所有单位和部门早已搬迁到更有发展前途的风水宝地,建起了一条条新型商贸街道。比如农技,邮政,土管,客运站,工商(市场管理),农贸市场,财政,税务,兽医等单位搬迁到洪山街和新街。老邮政所旁的堰塘也填了,建起了四层高的供销大楼和腾飞商场,紧挨着建有农业银行,水管站等单位。对面河岸大槐树边的大田里,先前建的是红砖瓦房,后又拆除建起了四层楼的食品公司大厦,大院内先是建设为镇农贸市场,后又改建成顺泰仓储,打造镇级一流的商贸超市,形成一条新型商业贸易黄金段街道,南至人寿保险公司,北到镇小学,南北贯通称之为新街。

  另有卫生院,信用社,新生活超市,林业,供电,庄稼医院等单位和部门建在了平桥街,平桥街的香菇庄,原有以雷氏菇业为代表的各个私企公司,后又有了汇丰银行。按照城镇规划设想,不久将会与新农村建成连接一体的新型城镇街道。

  憧憬美好的未来,三里岗镇的老街,只是历史的一个缩影。如今富裕的菇乡人民,正沿着党指引的小康之路阔步前进,在富裕中发展,在发展中腾飞,展示在世人面前,必将是一个更加繁荣富强的美丽菇乡之镇。

作者:樊启金

  公众号:随州文艺

  本文为原创文章,版权归作者所有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!——

本文来源:http://www.gpsvo.com/yuedu/117616/

相关标签:
相关阅读
  • 疫情散文随笔范文(通用3篇) 疫情散文随笔范文(通用3篇)
  • 关于节日为题的散文650字【三篇】 关于节日为题的散文650字【三篇】
  • 赞美家乡的散文【六篇】 赞美家乡的散文【六篇】
  • 朱自清短篇散文集合3篇 朱自清短篇散文集合3篇
  • 能让人瞬间就哭的散文【六篇】 能让人瞬间就哭的散文【六篇】
  • 关于散文《最美的遇见》【三篇】 关于散文《最美的遇见》【三篇】
  • 关于适合初中朗诵的散文【六篇】 关于适合初中朗诵的散文【六篇】
  • 关于抗击疫情的优美散文【十二篇】 关于抗击疫情的优美散文【十二篇】
为您推荐
  • 关于春天的优美散文【四篇】
    关于春天的优美散文【四篇】
    随笔,顾名思义:随笔一记,是散文的一个分支,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,兼有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,通常篇幅短小,形式多样,作者惯常用各种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,
  • 抗击疫情的优美散文十二篇
    抗击疫情的优美散文十二篇
    散文,汉语词汇,拼音是sǎn wén。一指文采焕发;二指犹行文;三指文体名。随着时代的发展,散文的概念由广义向狭义转变,并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。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
  • 描写春天的散文【四篇】
    描写春天的散文【四篇】
    散文,汉语词汇,拼音是sǎn wén。一指文采焕发;二指犹行文;三指文体名。随着时代的发展,散文的概念由广义向狭义转变,并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。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
  • 写景抒情散文范文(通用3篇)
    写景抒情散文范文(通用3篇)
    诗词,是指以古体诗、近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汉族传统诗歌。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。通常认为,诗较为适合“言志”,而词则更为适合“抒情”。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写景
  • 关于赞美校长的散文【三篇】
    关于赞美校长的散文【三篇】
    从文体上说,心得体会zd属于散文和议论文范畴。在行文组织上,也应注意结合这两种体裁的要素。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赞美校长的散文【三篇】,仅供参考,大家一起来看看吧
  • 小学优美散文范文(精选3篇)
    小学优美散文范文(精选3篇)
    散文,汉语词汇,拼音是sǎn wén。一指文采焕发;二指犹行文;三指文体名。随着时代的发展,散文的概念由广义向狭义转变,并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。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
  • 致自己生日的唯美散文范文三篇
    致自己生日的唯美散文范文三篇
    从文体上说,心得体会zd属于散文和议论文范畴。在行文组织上,也应注意结合这两种体裁的要素。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致自己生日的唯美散文范文三篇,仅供参考,希望能够帮助到
  • 有亲情的散文随笔三篇
    有亲情的散文随笔三篇
    文学百科知识大全——涵盖中外文学知识,文学理论与常识,文学流派,文学名著,著名文学奖,诺贝尔文学奖,诗词曲赋,散文随笔,小说,寓言,故事,文学家等。以下是小编整
  • 经典散文欣赏集合17篇
    经典散文欣赏集合17篇
    记得培根曾经说过说:“欣赏者心中有朝霞、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。”看完这句话后,我感慨万千。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经典散文欣赏集合17篇,仅供参考,希望能够帮助到大
  • 优美散文段落摘抄范文(精选3篇)
    优美散文段落摘抄范文(精选3篇)
    摘抄是指从文刊、文件等资料里阅读的时候,把语言优美,值得品析,值得学习的词语,句子,段落记录到本子上,闲暇时拿出来翻阅。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优美散文段落摘抄范文